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

2025-03-02 15:05:09

文 | 《中国金融》记者 刘宏振

2024年7月26日,中国人民银行举行“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”媒体吹风会,介绍持续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,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严芳、条法司一级巡视员刘晓洪、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副司长张玉青出席媒体吹风会。此次媒体吹风会由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李克歆主持。

李克歆指出,在不断完善法治建设的同时,人民银行始终践行“支付为民”理念,持续提升支付服务便利度和普惠水平,着力优化老年人、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支付服务。2024年2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以来,人民银行与有关部门和地方高效协同,完善多层次、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,为老年人、外籍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支付服务,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。

完善支付行业法治建设

2023年12月,国务院公布了《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条例》),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金融领域出台的首部行政法规。《管理条例》强化了支付机构事前事中事后、全链条全领域监管,建立了非银行支付领域基础性、纲领性的制度框架。

2024年7月26日,为保障《管理条例》落地实施,人民银行发布《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细则》)。刘晓洪对《实施细则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。《实施细则》作为《管理条例》配套的部门规章,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行政许可要求、新旧业务衔接方式、过渡期安排等内容,确保《管理条例》可落地、可操作、可实施。

严芳介绍,《管理条例》坚持功能监管理念,从业务实质出发,根据能否接收付款人预付资金,将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类,并分别从保障资金和信息安全两方面提出监管要求。《实施细则》明确了新旧支付业务类型的“一一对应”关系,各类旧业务类型均可归入新业务分类中,不改变支付机构原有的经营范围。同时,各种新业务类型也可以根据《管理条例》和《实施细则》等有关规定,找到适用的业务规则,确保“有法可依”。严芳表示,人民银行正在根据新的业务分类方式,抓紧修订和完善现行制度,后续将按照立法程序有关规定,充分征求、吸收各方意见之后再推动出台。

推动支付适老化建设

我国移动支付迅速发展,普及率领先全球,对提升交易的效率、服务社会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但同时,随着移动支付对银行卡、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的快速替代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“数字鸿沟”,部分老年人群体长期偏好现金支付,对移动支付感到不方便。严芳指出,人民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,不断深化支付适老化服务,持续提升支付服务的包容性和便利性,助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。

一是银行网点支付服务持续优化。持续推进银行网点提升适老服务,通过建立老年人“绿色通道”、设立老年人爱心服务专区、布放支持存折的辅助设备等措施,便利老年人办理各项支付业务。目前,全国银行网点适老化的改造率超过99%。

二是现金使用环境不断完善。持续优化ATM取现服务,鼓励银行因地制宜,增加ATM小额零钞取现功能。采取“零钱包”等方式加大现金特别是零钞供应。

三是移动支付服务更有温度。主要银行、支付机构已开展移动支付APP适老化升级。例如,增加放大字体、语音播放、专线客服等功能,打通老年人“不会用”“找不到”“看不清”等移动支付使用的堵点问题。

四是特色化支付服务不断提升。鼓励支付服务主体聚焦老年人需求,拓展特色化支付服务,不断提升老年群体支付体验感。例如,部分银行组建助老服务团队,延伸柜台服务的半径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提供服务;有的支付机构推出移动支付“亲情付”,支持子女使用自己的支付账户为老年人代付消费金额;有的收单机构结合老年人助餐服务行动,推出老年食堂特色化的支付产品,便利老年人支付餐费。

五是支付适老化宣传持续强化。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渠道,深入社区、养老院、老年大学等老年人聚集地,有针对性地宣传移动支付等相关知识,普及反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安全知识,不断增强老年群体使用支付服务的安全感。

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

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增设了支付服务软硬件设施,优化支付服务体验,全方位提升支付便利性,着力增强支付环境的包容性、兼容性。

在境外银行卡刷卡支付方面,人民银行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,结合外籍来华人员动线轨迹,划定商圈、景区、机场、酒店等重点场所、重点商户,加快推进境外银行卡受理改造。目前,重点商户的外卡受理覆盖率大幅提高,受理环境显著改善。据主要银行卡组织统计,2024年6月份,境外银行卡支付161万笔,金额29亿元,交易量较2月份基本翻番。

在移动支付方面,人民银行指导支付机构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,扩大了“外卡内绑”和“外包内用”的业务范围,优化业务流程,大幅提升交易限额,开展用户分层认证试点,改善使用体验。在这些措施的支持下,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大幅提高。2024年上半年,超过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,同比增长4倍;交易9000多万笔,金额140多亿元,均同比增长七倍。

张玉青介绍,国家外汇管理局聚焦外籍来华人员旅游、工作、生活中的难点、堵点,指导支付机构优化业务流程,简化身份验证,提高绑卡效率,将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,并将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,同时将优质商户“白名单”扩大至近千家。2024年3月以来,“外卡内绑”移动支付业务规模月均环比增速约40%。此外,国家外汇局推进更多银行落地线上外卡收单业务,指导银行规范开展旅行通卡等创新业务。

在外币兑换方面,截至2024年6月末,全国共设外币代兑机构3563个、自助兑换机383台,较2023年末分别增加92%和62%。目前,外籍来华人员可以在全国6.7万个银行网点、4200多个外币兑换设施、32万台ATM方便地兑换人民币。

国际机场、港口等是外籍人员来华入境“首站”;酒店是外籍L来华人员入境后“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医”等各类消费场景交汇点;旅游景区也是外籍来华人员密集支付消费需求的场景。针对这些重要场景,国家外汇局推动增加外币兑换机构和设施,提升外币兑换服务质量。目前,全国重点国际机场、四星级以上酒店、重要旅游景区、旅游度假区和休闲街区已基本实现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。

境外来华人员开户也更加便捷。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推行简易开户政策,完善多语言的开户服务,外籍来华人员持护照等有效证件就可以便捷地开立境内银行账户,流程大幅缩短,体验明显提升。

人民银行制作了《在华支付指南》和配套视频,对各类支付方式和使用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。《在华支付指南》及视频通过网站、公众号以及纸质折页进行了投放。充分发挥机场入境第一站的作用,在国际航班比较多的重点机场建设了支付服务示范区,外籍来华人员可在示范区获取支付服务的相关信息,咨询“外卡内绑”“外包内用”等移动支付服务,办理外币兑换、外卡取现等业务,部分示范区还可以提供电话卡、公交卡的办理和旅游咨询等其他服务。

在优化支付服务推进过程中,各地结合实际、因地制宜,进行了很多创新实践。例如,上海市按照多方共建、成本共担的思路,在上海市政府主导下,外办联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,各行业主管部门、机场集团等共同建设浦东国际机场综合服务中心,提供支付、文旅、通讯、交通等一站式便利服务,实现7×24小时全天候运营,受到外籍来华人员的普遍欢迎,为各类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标杆案例。陕西省将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与支付服务深度结合,推出“秦始皇帝陵境外融合服务平台”,支持外籍游客使用其本国的支付方式在线预订门票,让海外游客更加便捷地旅游观光。

推进现金支付便利化工作

人民银行不断优化改善现金使用环境,充分发挥现金兜底作用,为公众提供更加普惠、便捷、可靠的现金服务。2024年上半年,我国现金投放同比增长6%,其中20元及以下面额现金投放809亿元,同比增长30%,充分保障公众用现需求。银行业金融机构走出网点,准确对接需求,着力打造渠道多样、配置灵活、获取便利、覆盖广泛的常态化零钞服务模式,针对出租车、个体工商户等找零难的问题,提供上门兑换、网点即来即兑等多种形式的零钱包服务,对零钞需求较大的医院、大型商超、交通枢纽等单位主动上门走访,登记需求,提供收款配款服务,达到59万余次。

张萌强调,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。为保证现金支付畅通,保障公众的支付选择权,人民银行在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的同时,加大了对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的处罚力度。2024年上半年,人民银行对7起公众关注高、影响范围大的拒收人民币行为违法案件实施了行政处罚,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曝光;对57起情节轻微、初次违法、未造成危害后果的拒收现金行为主体进行批评教育、督促整改;选取15起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警示、举案说法,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,取得较好的效果。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整治,拒收现金的现象大幅度减少,拒收现金违法在社会层面形成共识。

张萌指出,经过前期的提升支付便利化工作,现金使用环境明显改善,现金兜底作用基本实现,但受公众支付习惯、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经营主体收现意愿下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趋势性,保持良好的现金使用环境也需要持续治理、久久为功。现金使用环境建设与行业管理、社会综合治理紧密相关,需各部门进一步强化协同,共同优化现金收付生态。

优化支付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,不仅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,更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。严芳指出,下一阶段,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、针对性和精准性,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,引导市场良性运转,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。一方面,继续优化支付服务供给。以完善银行卡使用环境为例,将指导人民银行各分行、各金融机构,结合外籍来华人员动线,聚焦重点旅游、港口、商贸城市,动态调整重点商户的覆盖范围,持续优化重点商户的结构,科学精准提升外卡受理的质效。同时,常态化开展摸排巡检和收银员培训,巩固好、维护好外卡受理环境。另一方面,探索构建多方参与、成本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,以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为例,由于重点机场入境航班多、覆盖时间长,保障示范区的可持续运转、服务时间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入境航班非常关键,如果单靠一家机构建设运营,存在较大的压力。因此,不仅需要商业银行、支付机构多方参与、共担成本,也希望文旅、通讯、交通等单位一起共建,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,有效满足各类需求。

发表评论: